2022年4月23日 星期六

「斷食」與「斷網」(數位斷捨離,戒掉網癮、手機癮或科技癮)



「斷食」與「斷網」(數位斷捨離,戒掉網癮、手機癮或科技癮)

「斷食」是間歇性斷食;而「斷網」就是間歇性斷網。

「斷食」是一種透過調整「進食」與「禁食」時間,來達到降低熱量攝取與生理性生酮反應,減少身體合成性荷爾蒙胰島素分泌,等到提供能量的肝醣見底,身體就會分泌升糖素,將脂肪分解來提供身體運作的能量,進而達到減重與減脂。

斷食的種類有168斷食法(每日進食8小時空腹時間16小時)、52斷食法(一週5天進食2天禁食)、隔日斷食法(1天進食1天禁食)..等。

人不需每天要吃飽三餐,因為很多疾病都是吃出來的,佛陀也主張「過午不食」,斷食的好處從網路上查到,例如: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曾做了項斷食實驗,發現斷食二十四小時的老鼠,腸道幹細胞的再生能力顯著提升;而英國倫敦大學健康老化研究所證實限食與增壽之間有為正相關。

「斷網」我把它定義成間歇性斷網,意思是戒掉或減低使用手機、網路或科技而成癮症。

現代人的生活總離不開電腦、手機與3C科技產品,科技產品的實用性與便利性,已經讓我們的生活變得過度依賴,我覺得就好像每人每天要進食三餐一樣需要改變有所節制,手機的通話、訊息、郵件、社交軟體雖然能提供人類即時訊息的交流,但頻繁的刷著手機內的FB,LINE,抖音,YOUTUBE,新聞等軟體,無意識的瀏覽社群媒而就常常這樣浪費了一天的時間了。

數位科技讓許多人的生活因垃圾資訊爆炸產生焦慮,為了讓我們重掌生活自主權,「數位極簡主義」是現代人應該要思考的課題,降低每天網路連線與斷線比例,關閉手機通知、重新檢視手機App、限制電視與每週收看Netflex時間、離開社群媒體、限制接收數位資訊頻率、離開螢幕體驗生活、甚至淘汰智慧手機離開螢幕體驗生活來戒除網路,透過運動、讀書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或重新發現喜歡的事物。

「斷網」或「數位斷捨離」,不僅是為了降低垃圾資訊干擾而重新掌握自己的時間,並積極地探索更適合自己的優質生活。

所以我覺得也可以像斷食採用的方法一樣,168斷網法(每天只能在特定的時間上網)、52斷網法(一週只有2天可以上網)、隔日斷網法(1天可上網1天禁網)..等。

斷食和斷網雖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,但它們有著相似的目的和效果,因此有著相關性。斷食指的是在一段時間內戒除食物,而斷網則是戒掉使用互聯網和電子設備的習慣。這兩個概念的目的都是幫助我們恢復身心健康,減少壓力和焦慮,提高生產力和創造力。

首先,斷食和斷網都有助於消除壓力和焦慮。在現代社會中,我們經常處於高度繁忙和壓力下。如果我們能在一段時間內戒除一些刺激,如食物或電子設備,我們就能讓我們的身體和大腦得到休息和恢復。斷食可以讓我們的腸道消化系統休息,並且可以降低血糖水平,進而減少壓力和焦慮。同樣地,斷網可以讓我們的大腦休息,減少社交媒體和電子郵件等對我們的干擾,讓我們更能集中精力做其他事情。

其次,斷食和斷網都可以提高生產力和創造力。這可能聽起來有些奇怪,但這是有科學根據的。斷食可以提高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,促進神經元的生長和脂質代謝,進而提高注意力和學習能力。同樣地,斷網可以提高專注力和創造力,因為它可以讓我們遠離外界干擾,更好地思考和創造。

最後,斷食和斷網都有助於改善健康狀況。斷食可以降低胰島素水平和炎症,進而減少患有糖尿病、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。同樣地,斷網可以改善睡眠質量和減少電子輻射對健康的影響,進而降低患焦慮和抑鬱症的風險。

然而,斷食和斷網也都有其挑戰和風險。斷食可能會導致低血糖和缺乏必要的營養素,因此在斷食前需要咨詢醫生或營養師的意見。同樣地,斷網可能會導致社交隔離和失去與外界的聯繫,因此需要適度地進行,避免過度沉迷於互聯網。

總體而言,斷食和斷網都是有效的方法,幫助我們減少壓力和焦慮,提高生產力和創造力,改善身心健康。這兩種方法的重點是,進行適當的限制,適應自己的需要,並且保持良好的自我管理。這樣,我們就能在適當的時間和方式下,享受斷食和斷網所帶來的益處,並且更好地保護我們的身心健康。

2022年4月9日 星期六

指數投資之定義與重點整理

 














指數投資之定義與重點整理

投資指數,就是投資這個指數的所追蹤的全部成份股票,若這個指數追蹤全台灣股市就表示投資全台灣的股票(例如:0050),若這個指數追蹤的是全世界股市就表示投資全世界的股票(例如:VT),這就是指數化投資。

指數投資是種無需動腦筋的投資策略,只要具備很少的投資知識,不需要技巧也不需要浪費時間的被動式投資方法,年化報酬率可達7%∼10%的水準表現優於80%的市場主動投資者,讓你把時間花在工作上、玩樂或其它你想做的事物上,即被動投資主動生活。

以下是我整理指數投資的重點:

閒錢投資:利用三或五年以上的不會使用的閒錢投入,因為指數長期會不斷地向上,中間的過程雖會有下跌但最終仍然是向上。所以不要使用近幾年要規劃購屋或有大筆資金需利用的資金,以免在下跌的過程不得已而需賣出股票。

長期投資:必須長期投資並且持續持有,不要因為短期指數下跌而退出市場,而錯失上漲的機會。

不看盤:儘量不看盤以免受到市場下跌而情緒性的賣出持股,有需要直接進場買入股票。

不擇時:因無法預測股市行情,但指數終究持續往上,所以不需等待行情有閒錢就直接投入市場。

持續買進持有:有閒錢就持續買進持有不賣出。

堅持到底:指數投資至少要超過10年才會比較保險。

複利:愛因斯坦曾說「複利是世界第八奇跡」,將配發的股息再投入市場可以產生複利的效果,根據複利72法則,假設以8%報酬複利計算,經過72/8=9年後,本金就會翻成1倍。

台灣指數股票型ETF最具代表性的股票為『元大台灣50(股票代號0050) 』或『富邦台50(股票代號006208)』,追蹤的指數為臺灣50指數成份股。簡單說就是幫你一次買進台灣最大的50檔股票,包含台積電、聯發科、鴻海、台達電、富邦金等台灣重要的企業,這些股票稱為ETF的成分股,而台灣50指數成分股每年3,6,9,12月會做調整。

而海外股票型ETF最具代表性的為VT或VWRA,兩者均是投資全世界的股票。

2022年4月5日 星期二

為什麼還沒到法定退休年齡65歲就想要退休?

為什麼還沒到法定退休年齡65歲就想要退休?

從23歲畢業出社會至今已工作了約32年,漫長的工作歲月,工作熱情已漸漸被消耗殆盡,對工作已不感興趣、也不快樂、沒有成就感,若要工作到65歲退休則還要10年,10年在人的一生中佔了很大的比例,要繼續還是停止?此時心中有很大的疑惑,所以一直在思考人生和工作的意義,人生到底有何意義?工作到底有何意義?放棄工作最後這十年的高薪去追求嚮往的人生,值得嗎?

胡適:人生有何意義?生命本沒有意義,你要能給他什麼意義,他就有什麼意義。與其終日冥想人生有何意義,不如試用此生做點有意義的事。而工作有何意義?我想就跟人生一樣沒有意義,但不同的是對於工作我並無法給他什麼意義,因為只有老闆和高階管理人員才有權賦予意義。

人生只有一次而且是有限的生命,如果能拋開世俗價值看待自己真正想要擁有的生活,脫離一成不變的生活型態,重新開始追求自己的志願,那就該是開始規劃退休人生的時候了。